2015-07-23

【文章】八仙塵暴絕非燒過就算了 (廖偉翔) @想想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343

根據衛福部七月二十日統計,八仙塵暴的傷患仍有326人住院治療,其中228人收治加護病房,病危171人,病危者中有73人呼吸道灼傷插管、7人透析治療,並已有8人不幸死亡(按:截至二十三日,已有9人往生)。每一位傷亡者背後都是一個傷心的家庭,而每一位照顧者承擔的都是疲憊的身心;當兩者於醫療前線相遇時,消磨的耐心變成相互的指責,而真正該負起責任、也真正有權力負起責任的政府官員卻退居後線,成天只喊著「救人第一」的空洞口號。


一如我先前於〈八仙塵暴對急診的衝擊〉文中所述,我們的醫療系統平時便以全速運轉,平常就已全速運轉,一個人當一點五個人用、甚至當兩個人用,自然難以負荷突然其來的重大事件。
2014年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的統計顯示,全台灣有護理師或護士執照者,執業率僅有58.4%,意即每10位有護理執照的人當中,只有不到6個人正在執業。低執業率所顯示的,是護理勞動條件與工作環境的亟需改進。塵暴過後數天,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至行政院前陳情,官員一面說著預估需要3000餘名護理人員投入燒燙傷照護的行列,一面卻又拋出動用預備金給加班費、招募志工給與津貼等說法,企圖搪塞眼前真實的人力缺口問題。
不僅是護理人員,醫師也是人力不足的首當其衝者。衛福部公布的《103年教學醫院住院醫師工時評鑑》,結果,一如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於七月十四日記者會上所指出的,「許多科別的住院醫師,平均每週工時及連續最長工時都明顯超出評鑑標準」。而八仙塵暴事故中最需人力的是整形外科,「以醫學中心為例,最長工時超過每週100小時是家常便飯,更有高達每週116小時的誇張工時,也就是每天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都處於工作狀態,而整形外科更是連續兩年名列工時最長的科別。」所謂的評鑑規範的工時限制,在還沒有塵暴時就已無法達標,災難一來,勞動權益的落實更是遙遙無期。
而在醫護人員之外,還有許多從旁協助醫療業務的專業工作者,如醫院的社工師,夾在醫院、政府與家屬和傷患之間,一方面要協調多方的物質需求和條件,一方面又要承擔照顧者、被照顧者、甚至公務人員的各種情緒,社工自己的情緒總是只能默默承擔。更不用提原有的業務量就已相當吃重,這突如其來的業務只會讓社工師的身心壓力更顯緊繃。
綜上所述,塵暴的不幸事故就像台灣醫療勞動條件的一面鏡子,照映出許多平時早已存在卻總是沒有具體改善時程的嚴重問題。媒體上八仙塵暴的熱潮已經慢慢消退,但我們不要忘記這場熊熊大火燒出來的問題所在,民眾要持續監督,醫療工作者則要持續為自己的勞動權益發聲,下次災難來臨時,我們至少能做好更周全的準備。

2015-07-14

【記者會】最新一次衛福部調查住院醫師工時評鑑的結果

醫勞小組今天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一次衛福部所調查住院醫師工時評鑑的結果,強調八仙塵爆前住院醫師就已經面臨嚴重過勞的情形,而衛福部卻從未訂定嚴謹的工時上限規範,造成在重大災難時醫護人員疲憊加劇。同時醫勞小組代表陳秉暉醫師也指出,衛福部現在為了安撫民心,祭出許多的獎勵金方案,但有錢沒命花就是現在醫師面臨的狀況,希望衛福部不要只用最投機的方式回應勞工的痛苦。
今天感謝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余研究員、台灣勞工陣線協會孫秘書長以及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黃執行長的發言聲援,也向今天到場的辛苦媒體朋友們致敬。
...
※本日新聞摘要:
[自由時報] 第二預備金慰醫護辛勞 醫師怒:也要有命花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378823
[聯合報] 住院醫周工時破百醫勞小組籲改革
http://udn.com/news/story/9/1054448
[中國時報] 醫界團體轟衛福部掩蓋5大科醫師過勞慘況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714002778-260405
[風傳媒] 八仙塵爆醫師過勞 醫改會籲:醫師納入勞基法
http://www.storm.mg/article/57227
[新頭殼] 塵爆後醫師嚴重過勞 勞團籲儘速納入勞基法
http://newtalk.tw/news/view/2015-07-14/62205
[公共電視] 八仙塵爆醫護超時 政院擬發津貼慰勞
http://news.pts.org.tw/detail.php?NEENO=301678
[台灣醒報] 無關塵爆 醫護抗議平時就過勞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50714-Xz3B
[東森新聞] 醫護人力吃緊 10整形外科醫師9人超時
http://news.ebc.net.tw/apps/newsList.aspx…
(還有很多新聞我們來不及一一蒐集整理,也歡迎網友再提供給我們。)

2015-07-13

【文章】走在鋼索上的全民醫療網(鄭雅菱 陳亮甫) @蘋果

八仙塵爆第一時間造成近500名緊急傷病患,嚴重威脅原已人力不足、遭輕症壅塞的緊急醫療系統。幸賴消防機關與各地醫療院所積極配合,醫護消防人員無私奉獻,甚有銷假與志工自發投入,才在第一時間做好初步處置。
然而緊急救護系統其實是走在腐朽的鋼索上,倚靠著救護醫療人員比平時更大的專注度才能勉強運作起500人的存亡之計。理想的緊急醫療分成到院前與到院後兩部分,各縣市政府消防局統一指揮調度119救護車,由基層消防員做檢傷分類與基本處置,並將病患送至最近最適醫院,到院後再交由急診醫護人員診治之。但現實環境在這些環節中處處有缺漏,意外當下往往難解燃眉之急。

急診壅塞人力吃緊

首先,消防人力因應平時勤務已然吃力,遑論近500人的大量傷病患,雖然後續外縣市(最遠自新竹)支援消防人力與大量熱心志工,但已在在凸顯原先編制的左支右絀。其次,醫學中心急診室本有嚴重壅塞的問題,若非醫院勉強清出空間以及恰逢醫護人員交班時間,恐怕有更多遺憾會發生。第三,救護車與急診院端,以及後送醫療院所之間均未做好整合工作,災害應變中心僅是資訊交流平台,當晚若非醫師各自打電話向中南部醫院「訂床位」,醫院恐怕無法承擔起如此巨大的照護量。
我們認為緊急醫療不能只是仰賴條件拮据的應急,應該平時就做好可能有意外事故的準備。首先,補足救災人力。在消防部分,政府應立即補足15000名法定消防缺額,甚至應額外編列10%的備載人力以因應日漸頻繁的大型災難中大量傷病患的訓練與現場處置。各醫療院端也應該充實醫療人力,莫讓醫護人員冒著過勞風險在線上苦撐。 

應統籌「區域聯防」

其次,我們建議政府應該統籌醫學中心與附近的中小型醫院組成緊密的「區域聯防」體制,將平時最容易壅塞的急診暫留候床患者,暫時轉送到其他醫院予以照顧,不僅省去候床病患及家屬忍耐擁擠環境之不便,也留下空間讓大量傷病患的處置更有餘裕。如此既可避免醫學中心免於壅塞、中小型醫院急診人力空轉,也隨時為大量傷患的來臨做好預備。
澎湖復興空難、高雄氣爆、桃園新屋大火、台北復興空難與新北八仙氣爆,一年不到五場大型災難,災難時代儼然來臨,更別提大巨蛋了。核電廠以及各式大型活動屢傳公安問題卻依然運轉著。這次500人就讓緊急醫療系統差點崩潰,若是2萬人以上的災難發生,我們又將陷入什麼處境? 

鄭雅菱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秘書長
陳亮甫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執行委員 

2015-07-06

【撐】八仙塵爆「救人第一」 但誰來救將倒下的醫護人員?

  1. 燒傷復健之路漫長,人力明顯不足,衛福部應培訓台灣燒燙傷專業照護、早期復健團隊、社區復健人員與設備,並免費提供受害者在家復健的設備。
  2. 醫療糾紛多,為保護基層護理人員,面對重大公安與天然災害事件,應設立「緊急公安事件醫糾安全防護網」。
  3. 衛福部應比照SARS危機處理,緊急建置「燒燙傷專責醫院」。
  4. 四、依外國人及華僑醫師職業管理辦法第三條,可用臨床教學名義與國外進行合作。衛福部應建立國際救災合作小組,避免國內人力不足,國外又無法援助的困境。
  5. 未來將有更多人力調派及醫藥用品補充的問題,將進一步追討衛福部長期縱容財團以利益為考量,導致人力緊縮之職責。
http://www.civilmedia.tw/archives/33741

11720915_863658380349985_729599307_o

2015-07-03

【公告】災難不是勞權假期,政府應督促各醫療機構遵守勞動法令

  沒有一位醫護人員會在民眾需要當下,放下手中的傷患不管,這一次的塵爆事件以後,平常超時工作的醫護依然沒有怨言的停休、自動返院支援,因為民眾的痛楚就是我們最深的懸念。
  但沒有一種善舉應該被無節制的利用,在平常時候就常有護理人員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被「凹」加班、停休,補休和法律規定的加倍薪資根本像是天方夜譚。我們要提醒大家,緊急危難不是勞動法規的假期,雇主依然必須安排人員適當的休息時間,以及在「事後」給予勞工一定時間的補休與加倍薪資。
  因為勞動法規太習以為常的被忘記,估計事後又更難追回勞工應有的權益。我們也呼籲政府不要只是放任醫院與有限的醫護人員支應龐大的醫療需求,除了勞工行政單位應主動要求醫療機構落實本文提到的勞動法律,衛生行政單位也主動協調各院人力需求量,這不僅是對於醫護的保障更是對於病人安全的重視。
  最後我們要說,機構也應該從這樣的事件裡,重新檢討自身的人力狀況是否能夠應付緊急狀況。堪憂的護病比、超高的離職率,人力吃緊絕不只是災難造成的,而是更之前就釀成的危機。平時就已經血汗的基層醫護,需要被更妥善的對待與保護,也請民眾、家屬給予我們更多的體諒和支持。